凝視死亡的公開課 港台原版 Understanding dying, death, & bereavement 木馬文化
一本關於死亡的百科全書
商 城 價
降價通知
市 場 價
累計評價0
累計銷量19
手機購買
商品二維碼
服務
中華商務圖書專營店 發貨並提供售後服務。
可用積分
可用 2300
贈送積分
116
數量
庫存  個
温馨提示

疫情期間,物流耗時較長。不支持退換貨服務。

因產品包裝更換頻繁,實物與圖片可能有差異,請以實物為準。
收貨地址為住宅時,部分快遞公司會額外收取住宅配送附加費:20港幣/單。

5.00
商品評價 5
服務態度 5
發貨速度 5
21210180
  • 商品詳情
  • 用户評論(0
  • 網友討論圈
手機購買
商品二維碼
加入購物車
價格:
數量:
庫存  個

商品詳情

商品名稱:凝視死亡的公開課 港台原版 Understanding dying, death, & bereavement 木馬文化
商品編號:OP039049
店鋪:中華商務圖書專營店

【書名】:凝視死亡的公開課 港台原版 Understanding dying, death, & bereavement 木馬文化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9579282352
【作者】:邁可.雷明 、喬治?狄金森
【出版社】:木馬文化

商品詳情

《凝視死亡的公開課》

Understanding dying, death, & bereavement

 

作者: 邁可.雷明, 喬治.狄金森  

原文作者: Michael R. Leming, George E. Dickinson

譯者: 龐洋, 周豔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19/09/25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9282352

叢書系列:木馬人文

規格:平裝 / 640頁 / 17 x 23 x 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 社會議題

本書分類:心理勵志> 生死醫病

(頁面參數僅供參考,具體以實物為準)

 

內容簡介

思考死亡,是為了活得更好!

今天會是後一天嗎?我們隨時準備好了嗎?

我們做了所有想做的事情了嗎?

我們成為了自己想要成為的人了嗎?

 

★美國大學生死教育經典課程

★生死議題課堂必讀書單

★全球長銷30年權威之作

★心理學、醫學、社會學家一致推薦

 

【一本關於死亡的百科全書】

 

深度講解生命盡頭的關愛和恐懼,梳理了衰老、臨終與死亡的各個面向和發展歷程,不僅談及死亡和醫藥的侷限,也説明瞭如何自主、快樂、擁有尊嚴地活到生命的終點。

 

廣泛涵蓋社會死亡學的諸多課題,具備學術性及實用性。以大量案例講述個人如何從社會層面和心理層面應對臨終、死亡和喪慟,從心理學、歷史學、人類學、哲學等多種角度論證,消除死亡焦慮與恐懼。

 

▎死亡不是終結,而是轉折。生活會繼續,學習與生命同行。

 

死亡的象徵陳述了生命的意義,而生命的象徵詮釋了死亡的真諦。生命的意義終究是人賦予的。──美國社會學家華納(William Lloyd Warner)

 

「死亡本身沒有好與壞,但人們卻用不同的價值定位不同的死亡。每種價值意義都有重要的行為後果。

 

在我們的社會中,很多人害怕死亡,因為他們認為死亡是不幸的。我們往往認為死亡是入侵者,專門破壞我們的好事。所以,過去醫療界會努力推遲死亡時間,支持病人活下去。即使死亡已經無法避免,人們也會依靠機器,多活一天是一天。我們覺得死亡是應該想法設法避開的事,所以我們會認為,那些想死的人不是腦子有問題就是失去了理智。但是當大部分末期患者都接受了他們會死的事實後,死亡對他們來説已經變成了一種恩賜。這也許是因為人們會創造出價值等級,不同的價值有不同的意義。對於末期患者來説,尊嚴比在痛苦、屈辱、折磨中活著更有價值。所以,死亡對於已經接受現實的臨終患者來説其實是積極的。

 

丹尼爾.戈曼的調查説明,患者面對死亡命運時會更堅定遵守他們心底的道德觀。他們會變得更遵循道德,對違反自己道德標準的人更嚴厲,對支持他們的人更友善。但思想開放的人對待和他們價值觀不同的人會變得更寬容。根據調查,這些發現在心理上影響了對死亡的恐懼,這種『好好生活』的文化和它的道德準則會讓人們不再害怕死亡。文化決定了想要幸福生活應該怎麼做,而如果一個人生活得幸福,他也不會在死亡時經歷太悲慘的事。」(摘自本書第五章)

 

好評推薦

目前市面上少見的,對於死亡的各種面向,討論得細膩的一本書籍。這本書可説是一本關於死亡的百科全書。即便我是一個終日與死亡為伍的醫師,依然從書中學習到太多重要的歷史、現象和觀念。我相信,每一個希望認識死亡的讀者,都可以從這本書中得到收穫。──朱為民│家庭醫學╱安寧緩和╱老年醫學╱職業醫學專科醫師

這本書整合醫學與社會心理的觀點,深入淺出地帶領我們瞭解臨終、死亡、與悲傷的議題。兩位作者使用知名的文學作品以及社會事件文本,生動地陳述教學經驗以及生活案例。這本書不僅推薦為生死議題課堂的輔助閲讀,也非常適合有興趣瞭解臨終與死亡文化的讀者。──王安琪│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暨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作者簡介

邁可.雷明(Michael R. Leming)

美國明尼蘇達州聖歐勒夫學院社會學與人類學名譽教授,聖歐勒夫學院社會研究中心創始人,明尼蘇達州臨終關懷聯盟和諾斯菲爾德鎮愛滋病防治中心的前董事會成員,並曾擔任臨終關懷教育者、志工和心理輔導師。著有許多社會死亡學和家庭問題的文章,曾開設並教授死亡和臨終相關課程超過三十五年。

 

喬治.狄金森(George E. Dickinson)

南卡羅萊納州查爾斯頓大學社會學教授。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老人學博士後、肯塔基醫學院死亡學博士後、康乃狄克大學醫學社會學博士後。在眾多專業期刊上發表過九十餘篇作品,教授死亡和臨終課程將近四十年,作為一名臨終關懷教育者一直活躍在第一線。二○○三年和二○○八年兩度獲得南卡羅萊納州政府頒發的傑出教授獎,並於二○○九獲得由死亡教育與諮詢協會頒發的年度死亡關懷教育者獎。二○○二年在查理斯頓學院獲頒傑出教師學者獎項,二○○八年榮獲傑出研究成果獎。

 

審訂者簡介

王安琪

現為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研究領域為醫療社會學、性別社會學、STS、教育社會學。博士論文主題為善終社會意義的變遷,以及醫療科技對臨終與死亡社會組織的影響。

 

朱為民

一九八三年生,台中市人。家庭醫學/安寧緩和/老年醫學/職業醫學專科醫師,現任台中榮總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康善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董事、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講師。二○一六TEDxTaipei 講者。亦是「民醫晚安。朱為民醫師」粉絲團版主。著有《預約。好好告別》、《人生的後期末考》。

期許自己成為病人和照顧者生命中可倚靠的支柱,多元關注台灣高齡化及善終議題。在安寧病房服務以及照顧老年人的經驗當中,陪伴過許多病人及家屬走過生命的幽谷,也看過許多悲歡離合。相信每一個生命故事的背後,都會對社會上的每一個人有不同的啟發,因此用心把這些故事記錄下來。

100 好評率 %
此商品還沒有設置買家印象,陪我一起等下嘛
暫無評價
對比欄

1

您還可以繼續添加

2

您還可以繼續添加

3

您還可以繼續添加

4

您還可以繼續添加